荒山何處安身──談《荒山淚》的多重
經典透過反覆重演獲得與群眾溝通的可能,相較於強調「原創」,不同時空的搬演下,同一個作品可能會有不同的詮釋,同時也會因為觀眾社會經驗上的差異,進一步地帶出新的問題。這樣反覆創造的機制構成了藝術作品的活力,以此來看兆欣去年底在台北戲棚根據程硯秋電影復排的《荒山淚》,就顯得有趣了。如果我們特別回到 1931 年程硯秋首演《荒山淚》的時候,對於日治台灣的意義為何?而這個問題對於當代台灣京戲的在地性又有何意義呢?
過去在台灣日日新報 1930 年(昭和五年),一月十日有則報導這樣寫著:
放送京調
台北放送局。於十日午後零時十分。放送京調(曲片演奏)。一、玉堂春及罵殿程艷(硯)秋。二、青風草(亭)及哭劉表馬連長。三、頭本開天闢地之洞房及頭本狸貓換太子劉小(筱)衡。四、大保國及取榮陽金少山。
當時的台灣放送局時常會撥放中國戲曲唱片,而程硯秋在當時的報導為台灣在地所熟悉。這特殊的程派唱腔在當時日治台灣亦是特殊音響文化的元素之一。雖然時空已然不同,隔一年 1931 年 1 月 26 日在北京中和戲院演出的《荒山淚》與今天時空相隔更遠但同一年長城唱片亦錄製有程硯秋《荒山淚》的唱片。以媒介觀點來看,除了台灣當時二三〇年代的京戲班表演,這些戲曲透過物質性的唱片構成一套知識網路,也是有趣的現象。而在殘存的《台灣日日新報》報導中,程硯秋的出現,或許是當時台灣在二戰前與程派美學接觸的證據,也代表著某種品味的判斷。
這一次兆欣根據電影版本重演程硯秋的《荒山淚》,可從個人、劇本與舞台三個面向來討論。首先對於熱愛並以程氏唱腔為主的兆欣而言,挑選這一齣本子就有師承之意味,不過這除了繼承之外,從程腔之內找尋自我的聲音將是對於旦角本身極大的挑戰。同時劇場的原音只是個形上學未被解構的神話,婉約帶著許多裝飾音的程派,如何形成台灣當代京劇的觀眾語彙指日可待。而在劇本方面,選擇《荒山淚》極好。程硯秋《荒山淚》劇本筆下描述的政治樣貌並不如今日台灣大為流行的「邪惡的平庸性」,也不如紀傑克所言的官僚制度中淫虐的快感。這齣程秋硯發表《和平主義的戲劇運動》過後的劇本,事實上對於官僚體制心理描寫相當深入,就如傻子伊凡並不傻,而是存在著特殊的思考理路。《荒山淚》中的丑角所飾演的官僚,在舞台上鉅細靡遺地計算個人處境後成為家國暴力之劊子手。觀眾的同情心如何放置?是在利益權衡下選擇鞏固官僚體制的幫兇、還是站在雞蛋一方的張慧珠?這是極為深刻的部分。這樣的劇本在台灣目前的政治氛圍下,對於以各種情感政治所支持的無責任體系的現況來說別具意義。
以演出最為有關係的舞台張力,京劇中各角色聲音與音樂的關係相當。台北這一次《荒山淚》的音樂跟各角色之間的搭配融洽,如同前面所言,程派唱腔如何有效地形成觀眾語言的一部分,前提可能是張慧珠的哀聲如何在舞台上與其他角色的唱腔構成一套有效的話語系統,尤其程派唱腔豐富的裝飾音雖與其他角色形成語調上的極大差異,但這種差異如何是有意義的、在戲劇效果上不單純是簡樸與繁複的對立,也就是程派唱腔如何不僅受限於一種個人化的風格而是舞台效果,在這一次《荒山淚》中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荒山淚》這一次的演出由莊喬緯、劉祥智、劉祥宇演出的旦角以較為輕快方式平衡了兆欣所演出的張慧珠,而老旦李兆雲在場中的聲音相當渾厚,讓家庭之重在這齣戲中形成了重要而穩定的主調。
根據程硯秋電影重排的《荒山淚》,如果順著 2015 年 12 月號《秘密讀者》回應對年中編劇家簡莉穎疾呼台灣原創劇本空間小的問題,在這個層次上,看完這齣《荒山淚》後,會更期待台灣除了重演劇本之外,能更進一步地多多重演台灣在地創作的京劇劇本,尤其台灣的民主進程與社會樣貌,傳統戲劇語言如何隨之與日並進也是個重要的問題。況且作品的重演與原創並不衝突,往往是同一件事。台灣當代戲曲於去年其實有許多重要的重演,例如金枝演社的《祭特洛伊》、台南人《K24》、《愛情生活》、莎妹的《郊遊》、河左岸《彎曲海岸長著一棵綠橡樹...(河左岸的契訶夫)》或不久前薪傳的舞蹈,如何讓戲劇作品不只是一次演出而更有延續性,則是更難的一件事。而在台灣京劇演出也不乏有許許多多老劇本重演,在創、破、立、續的面向,尚有許多可能。
此外,這一次《荒山淚》是以程硯秋電影版本復排,這個電影版本在近代中國史中有其特殊的政治任務,作為一種左派精神的象徵,在八〇年代台灣則被當成是反戰作品。而我們也會好奇相比於唱片版本又如何呢?有聲無身狀態的版本又是怎樣的狀態呢?版本演出事實上也是充滿著複雜的詮釋角力與政治面貌。帶有左派關懷的《荒山淚》在台灣今日又怎麼對比目前台灣的社會問題呢?《荒山淚》的張慧珠所形塑的蒸民角色,顯然是前現代社會的角色,但為何台灣社會狀態依舊充滿了這樣的人物,台灣的政治現代性存在何方?《荒山淚》所呈現中國明朝的展演到今日台灣的對照,在台灣的京劇史中又有何異音?台灣已有成軍 20 年的國光劇團致力於「京劇文學化」,不過在時代化與歷史敘事的可能性,這次《荒山淚》辜公亮文教基金會首發「酷集劇場」反而提供了另一面更困難的京劇兩難。台灣目前如何能面對二二八、白色恐怖、自由中國事件放到當代台灣的諸多歷史面向呢?《荒山淚》的出現是重問台灣京劇形、影、神的可能性,而長城唱片播放的海島時空,在這齣戲以古喻今時,不禁想問今之古又在何方?
《荒山淚》
時間:2015/12/29,19:30
地點:台泥大樓士敏廳
演出:臺北新劇團
【專欄簡介】
藝術作品不會主動地揭開它的深刻,本專欄將提供台灣當代戲劇、視覺藝術展演的介紹與論述。由「關係藝術」的理論,這勢必帶著藝術作品與文學之間的認知差距,但也希望藉由這些差距,討論作品的文化脈絡及其美學觀點,提供讀者進一步的討論空間。
【印卡】
七年級詩人,《秘密讀者》編委,詩歌作品散見於《自由時報》、《字花》、《衛生紙》、《創世紀》等刊物,曾被收錄於合集《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著有詩集《Rorschach Inkb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