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亮談《行者》:我也沒有想到可以拍十幾年,但是它就一直在發生
編按:
走路這件事,李康生已經走了 13 年了。
2012 年,蔡明亮開啟《行者》系列,起先的想法只是想要拍下最單純的影像:「只有走。」從此李康生披上大紅色的袈裟,步行宛如苦修,路線一路從台北、宜蘭、香港,蜿蜒至巴黎和華盛頓,在極慢的行走中,電影自然發生。
2025 年,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將放映《行者》系列馬拉松,是台灣首次單一活動全系列共十部電影,總時將近七個半小時。本篇蔡明亮訪談文章收錄於《in影視聽生活誌》014 期,電子版刊物下載請見:https://reurl.cc/M3XQRX
二〇二四年底跨年夜,導演和演員們一起「重回」大安森林公園,你當天晚上和現場許多影迷朋友相遇,一定有很多感觸,請您跟我們分享。
蔡明亮(以下簡稱蔡):滿多感觸的,因為這部電影已經三十年了,《愛情萬歲》當年得了金獅獎,又是金馬獎最佳影片,所以在評論界有位置。相關科系的學生大部份都被老師推薦去。我意外有這麼多年輕人,會對這個議題感興趣到公園裡面跨年。
許多新一輩年輕人可能根本沒看過電影,只是聽說過這部片有名,就來參與!可見電影的影響力其實還滿深遠的。
蔡導投入電影創作非常多年,請你跟不是很熟悉你作品的朋友解釋,你的作品和商業電影有何不同?
蔡: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我不是一個商業片導演,我覺得是命運的安排,因此我會一直拍個人創作。對我來說,個人創作比拍電影有意思,你留下一個作品,比你賺一堆錢來得有意思。我覺得我的創作路線是非常個人化的,甚至都是作者論的,這跟商業電影的常規抵觸。
我的創作路線,受到八〇年代電影資料館的影響。我是最早那一批去電影資料館的年輕人,去看全世界的電影作品,大家都是要去青島東路卡位子,去那邊小小的一個空間,看全世界的經典。我覺得我受到那些經典的影響,被拉到另外一條路線去了。
創作以外,蔡導還親自面對觀眾,去賣票和辦活動。經歷這些參與,你對台灣電影消費市場有哪些心得?
蔡:亞洲的觀眾跟歐洲的觀眾是不太一樣的。歐洲的觀眾可以看商業片,也看藝術片。但是台灣早期的電影觀眾基本上是不看藝術片的,只看商業片。觀看藝術片的人數是非常固定的,一代「換」一代,不是一代「接」一代。
當導演之後,我遇到了票房的問題,遇到了生存的問題,要面對和解決。就是說我不能光是得獎,要有觀眾。
您近十年拍電影的主題和場景,跟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很有關,為什麼是美術館?
蔡:從十年前的《郊遊》開始,我就把我的電影跟美術館綁在一起:放電影可以在戲院,也可以在美術館。我希望吸引大家注意美術館的空間。從小去美術館,你長大後什麼都可以接受;但是你從小就看商業電影,你長大你還是看商業片。
我拍《臉》,非常美術館概念的作品,我反而把它放到戲院去上映,讓觀眾在戲院裡面觀看一個藝術性很高的作品。我們的電影院長期以來被低估了,電影院其實可以放各種各電影,只是沒有人去做,我覺得都是有可能的,把界線模糊掉,觀眾才可能有成長。
《行者》系列曾在宜蘭的壯圍沙丘生態園區「沙丘展覽館」展出四年,宜蘭的觀眾有什麼特質?
蔡:很多人問我為何《行者》要拍那麼長那麼久,因為它超越了我們對電影的想法。這個作品當時我也沒有想到可以拍十幾年,但是它就一直在發生。
於是我開始想這樣的作品要在哪裡放映,在戲院很棒,因為在戲院,觀眾可以從頭看到尾。美術館比較流動性,他可能看一個畫面,看三分鐘他就走開了。我覺得這個作品它是美術館跟戲院通用的,所以如果有一個好的空間要放映《行者》,我會同意他用美術館的方式。
但是美術館的觀眾,尤其對於台灣來說,或者對於宜蘭的民眾來說,需要被引導,除了影像和空間的呈現,還要做很多活動,讓觀眾來靠近這個展場,所以我們會辦演唱會,辦夜宿美術館,看日出啦,邀請大家接近這種展演空間。我覺得那四年的表現挺好的,我自己是滿滿意的。
今年五月在影視聽中心將舉辦《行者》系列的馬拉松放映,你會給準備參與的影迷朋友哪些行前建議?
蔡:2021 年我做了一個舞台劇,小康在劇裡面有一個表演,很慢地移動他的身體,在拍戲的時候,我就被他的演出打動了。因為我覺得身體本身和身體的線條、姿態、美感,很動人很好看。舞台劇演完之後,我就想能不能把這個走路的演出變成影片。我特別要提的,它有一點取經的精神,像玄奘在一千多年前從西安到印度的那個過程。
我自己很喜歡玄奘這個角色,所以決定要把李康生變成行者時,就依照出家的概念去設計紅袍。我記得我拍第一部時是因為一個手機廣告,我提出這個概念,客戶也同意,後來看了也非常喜歡。
第二部是香港電影節,他們給了我一筆錢,來自中國優酷的資金,第二部《行者》的畫面,在優酷視頻一片罵聲,他們不知道我在幹嘛。但是我自己覺得,有沒有可能再繼續拍?只要有資金我就拍,沒有想到超過了十年,作品甚至到了巴黎和華盛頓。所以《行者》的拍攝,對我來說是一個出口。
邀請大家一次看十部《行者》的原因,是想讓戲院成為修行的場所,讓觀眾陪我一起來經歷這個體驗,所以我就設計了一個馬拉松的概念。十部加起來大概有七個半小時的放映,再加上活動時間,可能是九到十個鐘頭。我把它當作一個行為藝術。邀請觀眾進來跟我一起做一個行為藝術,這是我的目的。
▍「行者十步:蔡明亮 」導演見面會
時間:2025.04.20
地點: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報名資訊 https://reurl.cc/NYAyx6